吃完小饅頭開心到爆炸的小比
偉大的孔老夫子早在2500年前就懂得教導門生要各因其材,凡拿束脩求教者,皆能得到孔子的教誨。也因如此「因材施教、有教無類」才一直讓我們誤人子弟者教育工作者奉為圭臬。既然孔子是蘿小姐放在心裡膜拜放在嘴上崇拜的對象(orz我拜我拜我拜拜拜…),就應該把這個最高指導方針用在教育自己的小孩身上。
於是,跟小比朝夕相處的這些時日。蘿小姐開始細細推敲慢慢琢磨,究竟適合小比的教學方法、教材內容還有提升學習動機的增強物到底是什麼。後來終於在觀看「功夫熊貓」這部片子的時候得到了啟發。影片的內容主要是闡述好吃懶做、又肥又遲鈍的熊貓阿波,雖然在父親經營的麵館工作,但只會做一朝成為功夫大師的白日夢。這個原先遙不可及的夢想,卻因龜大仙預言阿波將成為拯救和平谷的英雄,師傅才開始著手訓練這個連走路都會被自己腳絆倒、痴肥到看不見自己腳趾的胖熊貓。
究竟師傅到底用了什麼仙丹妙藥徹底改造阿波?其實師傅可以堪稱是功夫界的孔夫子,他善用了增強及用對了教學方法~一切以「吃」為學習源動力。這對素有baby界大胃王的小比來說,不就是個很好的指導範例嗎?尤其蘿小姐漸漸發現,許小比的所有學習及動作發展真的幾乎都建立在「吃」上面,就越來越深信阿波真的能靠「吃」來習得絕世武功。
第一次主動表達需求,是在還未吃副食品前,猛抓著爸比的手磕頭懇求小志先生賞他一口碗裡的美味食物。第一次開始體悟到手的妙用伸手抓食,是為了快速吃到他夢寐以求的好吃米餅。第一次瞭解到雙手萬能,是因為他開始會用一隻手指把卡在手掌中的米餅給「兔」出來繼續啃食。
開始學會「啦舌」也是因為貪吃,一看到姑姑手中的青蘋果就想啃、看到媽咪手中的水蜜桃就想咬,於是發揮他驚人的戰鬥力努力捲動他的小短舌,就為了順利吃到卡在他口中進退不得的水果丁(一開始啃水果的小比就像隻小黃金鼠,水果只進不出的鼓著兩個腮幫子,搞到後來連張嘴都有困難。第二次就學聰明了,懂得用舌頭把水果「兔」到前面咬,太大塊會阻礙他進食的,也會當機立斷的馬上吐出來)。
最令人匪夷所思的是,小比對於色彩豐富充滿可愛繪圖的童書棄如敝屣,每回從書架上抓下的不是「阿基師59元出好菜」、「糕點聖經」就是「奧利佛的原味兒童餐」…。儘管蘿小姐使出渾身解數一人分飾多角的演著童書內容,不買帳的小比始終只會露出痛苦猙獰的表情,像被魔音傳腦要他的小命一樣。沒想到當蘿小姐改成拿著食譜解說三杯雞的詳細作法、辣子雞丁的料理方式…,小比竟會展現出鮮少有的專注度,聚精會神的聽師傅開示。
而小比的情緒反應也跟「吃」息息相關。打在娘胎裡,只要是蘿小姐吃到小比喜愛的食物,他就會興奮在肚裡大跳hippop。所以那時小志先生的最大樂趣,就是在晚飯後問蘿小姐:「怎樣?小比給幾分?」。要是當次晚餐得到絕品評價,小比肯定會high到不行來個倒立做個地板動作迴旋踢。(通常蘿小姐肚皮被踹的程度跟食物美味程度成正比)
開始進化吃「半人」的食物後,小比對於入口食物的評價表現更為清楚明確。「黯然銷魂級」:以每分鐘一百下的擺動頻率瘋狂抖動掛在董事長椅外的兩隻小豬腿;「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雞肋級」:左顧右盼吃一口「噗」三口,在又吃又吐中勉強嗑完;「特極ㄆㄨㄣ級」:眉頭深鎖+倒彈三尺,暴力一點的還會打翻碗盤、扯下圍兜以示抗議。
一直給瑞典人「happy」、「talkative」、「active」強烈印象的小比,每天都像是活在天堂般開心快活。唯獨只有在他「巴度腰」的時候,才會氣質全失鬼吼鬼叫的只求食物下肚。(所以蕭博叔叔才會說,小比上輩子應該是隻「鳥」……小心「鳥為食亡」啊!)看來食物將會是小比很重要的增強物及學習媒介。待蘿小姐以「使用筷子夾起盤中旺仔小饅頭」、「穿越路障突破障礙才能享用食物泥」來訓練小比精細、粗大動作成功後,再來寫個心得分享吧!
以上,為小比截至目前七個月與「吃」有關的發展全紀錄。
巴度腰就奇檬壞,沒耐性到乾脆自己拿
給予特ㄆㄨㄣ及評價的小比
這張顯然就是「黯然銷魂級」
左顧右盼極度不專心的「雞肋級」
小比的食物偵測雷達特別敏銳,沒吃過小饅頭的他,一看就知道是食物,抱著開心到爆炸
還未吃「人食」前的一副饞樣,不給吃還會翻臉喔!
瞧這血盆大口,一可以吃就氣質全無